45 超緩凝混凝土如何應用外加劑?作者:馬清浩 一、外加劑選擇 (一)適用場合 (1)大體積混凝土:對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攪拌設備的生產能力或澆筑條件的限制,混凝土澆筑過程較長,但為了不產生冷縫,要求更長地延緩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延緩幾個小時、幾十個小時甚至幾天,這就需要摻超緩凝劑。例如,長江某公路大橋主橋塔架的上、中、下橫梁,高為11m,長33.5m,寬4m,氣溫在25℃以下要求混凝土初凝時間為25h以上,氣溫在30℃以下要求混凝土初凝時間為15h以上,采用超緩凝劑后,混凝土凝結時間分別達到28h和18h,滿足了施工的需要。 (2)減少整體澆筑的裂縫:一些高層建筑,往往在基礎底板澆完后即在四周澆筑整體式墻,這種結構工程施工后,常常發現在墻上出現自下而上(也有自上而下)的垂直裂縫。究其原因多數是由于底板對四周墻壁混凝土的約束而產生的溫度應力所致。如在四周混凝土澆筑前,先在底板澆一層摻超緩凝劑的混凝土,就可以減少或防止上述裂縫的產生。 (3)減少坍落度損失:為了改善夏季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大的現象,靠增大普通緩凝劑摻量的辦法,可能帶來強度等性能的下降,而此時用超緩凝劑就可獲得解決。 (4)其他工程應用:超緩凝劑還可以用于其他多種情況下的施工。 ①滑升模板工程施工。在用一般的普通型緩凝劑尚不能滿足滑升要求時,可以考慮選用超緩凝劑,根據澆筑時的各種條件調節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②避免出現冷縫的施工。為連續澆筑整體式構筑物而避免出現冷縫,可使用超緩凝劑以延長混凝土的凝結時間,使后澆的混凝土能趕在已澆混凝土初凝以前,避免冷縫的出現。 ③就地灌筑樁樁頭的處理。在處理就地灌筑樁樁頭多余混凝土時,用人工或機械鑿除,既費工又費時,對環境帶來影響,這時若采用超緩凝劑,可以使混凝土在較長時間內不硬化(或強度很低),表面加工就比較容易進行。 ④結構中心柱的插入施工。所謂結構中心柱是與基礎樁施工的同時插入柱頭部的鋼骨柱,其地下段是鋼骨鋼筋混凝土(SRC)結構主柱的鋼骨。這種施工方法,要求在基礎樁上部混凝土中摻加超緩凝劑,緩凝約數小時而保持混凝土的流動性,以使結構中心柱可以自由插入,同時又可使結構中心柱插入后能夠自立,要求混凝土在15~20h后達到1MPa以上的抗壓強度,因此,必須使用超緩凝劑。 二、施工技術 超緩凝混凝土的施工要滿足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必須摻加超緩凝劑,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大幅度延長,泌水時間延長,泌水量增加,施工時應及時分散和排除泌水,為使混凝土沉降穩定,減少裂縫,應在適當時間二次振搗。 三、質量控制 超緩凝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很長,受多種因素影響,凝結時間的波動也較大,宜優先選擇摻量與凝結時間成近乎線形關系的超緩凝劑,嚴格控制超緩凝劑的用量,使混凝土凝結時間在可控制的范圍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