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外加劑對水泥的適應性如何檢驗?作者:馬清浩 一、適用范圍 本方法依據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適用于各類混凝土減水劑及減水劑復合的各種外加劑對水泥的適應性,也可用于檢測其對礦物摻合料的適應性。 二、儀器設備 (1)水泥凈漿攪拌機; (2)截錐形圓模:上口內徑36mm,下口內徑60mm,高度60mm,內壁光滑無接縫的金屬制品; (3)玻璃板:400mm×400mm×5mm; (4)鋼直尺:300mm; (5)刮刀; (6)秒表、時鐘; (7)藥物天平:稱量100g、感量1g; (8)電子天平:稱量50g、感量0.05g。 三、試驗步驟 (1)將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濕布將玻璃板、截錐圓模、攪拌器及攪拌鍋均勻擦過,使其表面濕而不帶水滴; (2)將截錐圓模放在玻璃板中央,并用濕布覆蓋待用; (3)稱取水泥600g,倒入攪拌鍋內; (4)對某種水泥需選擇外加劑時,每種外加劑應分別加入不同摻量;對某種外加劑選擇水泥時,每種水泥應分別進行試驗; (5)加入174g或210g水(外加劑為水劑時,應扣除其含水量),攪拌4min; (6)將拌好的凈漿迅速注入截錐圓模內,用刮刀刮平,將截錐圓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同時開啟秒表計,至30s用直尺量取流淌水泥凈漿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的最大直徑,取平均值作為水泥凈漿初始流動度; (7)已測定過流動度的水泥漿應棄去,不再裝入攪拌鍋中。水泥凈漿停放時,應用濕布覆蓋攪拌鍋; (8)剩余在攪拌鍋內的水泥凈漿,至加水后30min(60min),開啟攪拌機,攪拌4min,按本方法分別測定相應時間的水泥凈漿流動度。 四、測試結果分析 繪制以摻量為橫坐標,流動度為縱坐標的曲線。其中飽和點(外加劑摻量與水泥凈漿流動度化曲線的拐點)外加劑摻量低、流動度大,流動度損失小的外加劑對水泥的適應性好。 |